太可怕了…陈旧古板生硬没劲…想想十七年电影里得充斥了多少这种“垃圾”(这在当时还属于好片子的范畴),从剧本到摄影到表演和当时的世界水平比不知道“老套”到了何种程度(虽然政治因素摆在那这么说好像有点不太公平,但一想到十年前都能拍出小城之春、太太万岁就又叹又气)浓浓的脸谱化时代感,尤其国共的那种强烈对比. 国民党反派永远是下三滥、愚蠢、易死的,而我党特务光荣牺牲的时候都要面朝太阳,表情凛然地坚毅赴死半分钟,实在太能抢戏了…要数全片最有戏的当属阿兰,身为反派阵营却不可自拔地爱上男主,这种最能出彩的灰色人物最后居然被安排了这么草率地领便当…唉,小资产阶级国民党反派管你是不是女主角反正必须死就对了. 不过本片在当时应该还是挺让观众开眼界的,毕竟展(批)现(判)了资产阶级在广西山沟沟里喝香槟跳伦巴的腐朽生活在功能性上设置了一个说西语的游客,以国外身份来帮助女主的行动分散注意力,即便两个人物没有交集. 而且这里考虑到游客的肤色,总共被警察抓了三次,是否有暗示种族歧视的作用. 再说女主的设定,和她姐姐之间的对比在更衣间凸显,也代表了两种不同意识态度的碰撞. 听起来是各有各的道理,而故事呢:进击的女主誓死捍卫环境给冶炼厂持续断电+女主领养孩子的问题. 主题无非是环保,插入了个副标题家庭,家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帮助. 客观来说姐姐说的暴力不能解决问题是正确的,妹妹断电行为是非常直观冲动不顾后果的白左式思维体现. 环保问题当然要解决,但绝不是给女主投赞成. 特别害怕拍成了《包拯之双鱼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