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袖珍式数字温度计,不受气温、湿度、时间等条件的影响,可以实行远距离的测温,操作人员只要按下电钮。所测温度便用萤光数字清晰、准确地显示出来。他把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医疗卫生和粮食保管等方面的温度测量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了这种袖珍式数字温度计,陈家澍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劳动,花费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他是怎样越过重岩叠障,踩出了一条成材之路的呢?
1968年,陈家澍从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毕业后来到农村插队。这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整天风里来,雨里去,手上打起了血泡,肩膀磨起了馒头似的肿块,还是乐呵呵地跟着乡亲们干活,丝毫也不懈怠。
傍晚,村庄一片寂静。劳动了一天的小伙子们,无所用心地打牌、下棋,嘻闹消遣,常常玩到半夜深更。在这偏僻的乡村里,周而复始的劳动,使活泼的青年人觉得乏味、枯燥。陈家澍是个有头脑的人,他像一位严厉的法官时时审理着自己:青春该怎样度过?难道就这样让自己的大好年华虚度?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无论劳动多么艰辛,他从不加入那打闹说笑的行列,下工回来,不是捧着书本背数学公式,就是演算练习题。
看着这番情景,有的小伙子不解地问他:“陈家澍,现在我们已经是标准的泥腿子啦,学那A、B、C,背那X、Y,还派得上什么用场?”陈家澍听着这幼稚、无知的话语,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下乡前夕母校老师的期望,想起年迈的双亲的嘱咐,想起农村落后的现状,他习惯地推了推近视眼镜,说:“我们是新型的农民,农村需要有文化的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知识,需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