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原 文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译 文
孟子说:“教育也是有多种形式的,对某些人,我不屑去教诲他,这其实也是在教诲他啊。”
尽心上
本篇共四十六章,主要阐释孟子对于“尽心”“知性”“知天”的认知过程,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还有就是通过“存心”“养性”“事天”的过程,实现人格与道德层面的自我完善。
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相信天命的存在,认为天命不可违背,但同时并不认为人只能消极地等待天命的安排,而是可以通过对自身道德的自律来实现“立命”(“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对于孟子来说,所谓“天命”其实是义理之天,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人的“心”与“性”也都是以道德为内在,所以存心养性是事天的重要实践。
存心养性只是一个根基,要想真的依靠这一根基达到立命的目的,还必须推己及人,形成一套完备的修养自身道德品行的功夫。孟子提出普通人只要“反身而诚”,每个人都可以是尧、舜。此外,孟子虽然非常强调原则性,但在紧急情况下也并非不懂得变通,即权变,权变也是对立命的一种服从与完善,体现了孟子灵活而不僵化的思维。